首页 >> 企业文化 >> 好文采撷
风景,总是在路上
——西藏旁多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项目进场纪实
发布时间: 2011-03-03        来源: 中水科技公司       访问次数:

监测事业部 王万顺

西藏“十一五”重点项目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投资45.69亿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城市供水、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2009年7月15日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16年竣工。通过招投标我院成为西藏旁多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工程中标单位。

接到中标通知后,中水科技监测事业部立即组织精兵强将筹备进场工作,先后采购了工地用车、必要的工具、仪器仪表和路途必备品(氧气瓶、常用药、衣物等)。为了行车安全我们还请院安委会的房志旗师傅和我们同行。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一行四人及两辆车于6月1日出发了。

一.奔驰在黄土高原上

早上6点,大家又检查了一遍货物和随身物品后,正式启程。根据先前的规划,我们决定走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太汾高速——青银高速——定武高速——兰海高速,途经石家庄、太原、银川、兰州、西宁、格尔木到达终点拉萨。

经过了10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进入了陕西境内,这也意味着真正进入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土是黄色的,但只是表层,几十米深乃至几百米深以下却是黑色的。我们驾车行走在黄土高原上,难免会回忆起在黄土高原上发生过的往事,想当年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的八路军战士,在南泥湾开荒种地;陈永贵带领大寨农民,七战虎头山狼窝掌,开山造田,那种靠人海战术的战天斗地的场面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他们当初开出的荒,造出的田,现在可能也已经退耕了,但是他们创造的历史将是永存的,他们的精神是长在的。当时的口号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黄土高原是经过几十万年时间形成的,这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是我们人类靠现在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的。与天斗,与地斗,不如顺其自然,科学发展;与人斗,不如和谐相处。

我们驾车行驶在黄土高原的高速公路上,天黑前,按计划住在了陕西靖边县。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继续赶路,朝着青海方向驶去。

二.高原圣湖

伴随着汽车的前行,前方的亮线慢慢铺展开来,波光粼粼的湖面跳入眼帘,我们期待已久的青海湖到了。青海湖静静地展现它的美丽,青海湖的环湖公路非常平整,夹在雪山和湖水之间,让人仿佛行进在美丽的画卷之中,路两旁无垠的牧场,成群的牛羊,还有不时闪过的帐房,仿佛都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来到湖边后,看着清澈的湖水、摇曳的经幡,远处蓝天、白云、雪山,所有这些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我想再多的言语也无法描述出此时的美景,再好的画家也无法用手中的颜料来展现此刻神奇的色彩,光与影的结合如此绚丽,令人美不胜收、令人心灵震撼。湖边到处是玛尼堆,其中不少延伸到了水里,非常的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三.戈壁明珠格尔木

沿着青海湖南岸,109国道继续向西延伸,离开青海湖后基本进入无人区,放眼望去一片荒漠,大风吹起阵阵尘土。路上偶尔遇到的几个小镇却是另一番天地,这些村镇绿树环绕、小河潺潺,这儿的人民或在耕作,或在放牧,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绝对是沙漠中的绿洲。一路行来,我发现了一条规律,只要能看到成片的绿色,大概离城市就不远了。沿着戈壁中的109国道一直前行,晚上7点左右我们进入了格尔木。格尔木号称是青海第二大城市,其实并不大,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被称为中国的盐湖城,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这里物资丰富,成为我们进入青藏的最后一个大的补给站。

四.巍巍昆仑山、圣洁唐古拉

从格尔木出发,我们将要向目的地拉萨进行最后的“冲刺”。这一路可谓“风光无限”,高耸的雪山,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藏羚羊、藏野驴,著名的羌塘草原,我们心中充满了期待,但也充满了挑战。在这1200公里的路程中,绝大部分路段海拔在4500米以上,极端的地方海拔5200米,而且这段路程气候变化无常,常常是一天之中有四季,对人车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过了西大滩,天空中飘起雪花,我们开始翻越著名的昆仑山,这是离开格尔木后的第一个山口,山口海拔4767米,寸草不生,即使在盛夏,也经常下雪,站在山口放眼望去,巍巍昆仑白茫茫一片,不禁让人生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站在昆仑山口,寒风凛冽,下车拍照一定要穿足衣服,走路一定要慢,不能兴奋得大喊大叫,否则身体易有不良反应。

过了山口前行不到一公里,转过一个弯,刚才还纷纷扬扬的雪停了,路边出现了一座凌空飞架的大桥,这就是著名的青藏铁路。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拉萨,青藏铁路不时出现在视野里陪伴着我们。行驶不久,可可西里保护区也映入眼帘了。这里生存着珍贵的藏羚羊、藏野驴等高原动物,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利益驱使,盗猎、非法采金等违法活动一度猖獗,近年来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大力整治下,情况大有好转。在翻越五道梁时,因检修道路被封,所有车辆在晚上11点以后才能通行。经过我们同施工方的交涉,最终管理人员对我们的小车放行了,事后我们不禁感慨,地方对水利防汛物资的车还是相当理解和优待啊。

穿过可可西里,就到了沱沱河。我们的高原反应逐渐强烈,头疼也开始加剧,此时路牌显示距拉萨还有560km。上车继续前进,很快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唐古拉山口,指示牌显示海拔5231米,山口有青藏线纪念碑,好像还有临时的藏民居住窝棚(是窝棚,而不是帐篷,因为太低矮了)。唐古拉山口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个隘口一样的山口,而更像一个较为平缓的高地平台。山口的路很难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很难想象这种路是怎么修出来的,又是怎样日常维护的,因为我们仅仅是从此经过都受不了,何况修路工人还要干活呢。

这一路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变化无常,我们刚通过山口,就见识了高原的雷雨(雹)天气。顷刻间狂风大作,车身被吹得都要飘起来,豆大的冰雹(冰粒)倾盆而下,拍打得汽车挡风玻璃和车身“啪啪”直响,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我们谨慎地向前挪着。一个急弯过后,接连两辆卡车翻下沟里,四轮朝天。再往前走,又一个弯道处,由于路面湿滑,对面的一个吉普不幸遇险。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降低车速,缓慢前行。还好,没走多远,天空放晴,道路也平坦起来,路两旁绿色明显增多,还有牧人的帐篷和牛羊,藏北的羌塘草原到了。晚上9点多,夜色渐渐浓厚,天空也开始下起雨来,并且越下越大,将汽车的雨刷器调到最快速度都无法看清前面的道路,在凌晨1点左右我们终于进入了拉萨市区。

五.奋战在雪域高原

西藏自古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人说那里是天堂:高耸的雪山,辽阔的草原,纯洁的湖泊,成群的牛羊,辉煌的殿堂,虔诚的人们,那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有人说那里是地狱:贫瘠的土地,荒无人烟,恶劣的气候,变化无常,那里远离现代文明,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住下来安顿好已经凌晨2点多了,由于已经过了5231米的海拔,再加上太疲倦了,所以高原反应反而减轻了不少,很快就入睡了。

在拉萨休整两天,在备好必要的工地现场所需物资,并会合了从其他地方赶到的同志后,我们一行七人启程前往工地。6月初的西藏旁多刚到草长莺飞、落英缤纷的时节,气候明显回暖,拉萨河流水淙淙。但整个行程依然充满了艰辛,虽然路程仅仅130公里,但有一半是坑洼不平的砂石路,并且要爬过一个相对高差约1000米的垭口,海拔最高处有4873米,走的基本是“之”字路,一路过来也是险象环生,让人心惊胆战,想想以后5年要经常走这种路,心里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旁多水利枢纽位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坝顶海拔高程4100米,交通不便、物资贫乏、生活单调,周围看得见的是蓝天、白云、光秃的山和与白云相连的雪山,早晚温差20℃以上,加上空气稀薄,气压低,使人胸闷气短,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再加上沙尘暴、强紫外线……我院旁多水利枢纽安全监测项目部在进藏前,中水科技公司和事业部领导就要求项目部全体人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艰苦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建设一流工程,为西藏人民造福。我们心里清楚:旁多项目部的同仁不仅是来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同时也是来开拓西藏市场的,因此,项目部是将把工程做成精品放在首位,至于吃苦,早作好了思想准备。我们明白,一个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队伍。为此,项目部要求全体员工发扬“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水科院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西藏高原树一流形象。

在旁多项目部所在地旁多乡,业主旁多水利枢纽管理局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宿和办公的地方,虽然是活动板房,但条件还算可以,电视、网络都已接通,这对我们算是些许安慰吧。但是,刚起炉灶,困难可想而知,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高原反应。我们的生活营地海拔高度4050米左右,头痛、胸闷、气短、口唇紫绀,所有项目部成员面对高原反应,无一幸免。在不间断的高海拔锻炼下,我们对高原反应才渐渐进入适应阶段。其次,多变的气候,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仪器组装、检验和安装调试。看似晴朗的天空,瞬间就会变脸,刚才还被太阳烤得没地方站,片刻之间,一阵风过,居然下起了冰雹,打起了雷电!六月天居然要穿着棉袄在外工作。再次,荒无人烟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物资和施工材料采购也成了大问题,买什么东西都要到拉萨,每次去拉萨我们都很发愁,因为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无论怎样,既然我们承接了这个项目,我们就会认真履行承诺,创出中水科技监测的品牌,以“管理实用、技术先进、方法可靠、服务周到、业主满意”的质量方针,在西藏高原赢得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们的运货车

                                 

战前总动员

  

繁忙的工地

我们的办公室 

项目部成员合影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邮编:100038 联系方式:010-68781780 bitc@iwhr.com

网站地图 | 客服中心

制作: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04/25 17: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