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堰渗漏定位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最近,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成功探测并定位某水电站围堰渗漏部位,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开辟了新路。
该水电站位于云南澜沧江上。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10m。工程建设分二期导流。二期围堰的上游围堰堰高60.5m,下游围堰最大堰高43.5m。堰基河床上覆冲积层,主要由砂卵砾石夹孤石组成。二期上、下游围堰防渗工程采用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堰体水上部分防渗采用土工膜心墙。上、下游围堰建成后,均出现严重渗漏,渗流量大2700m3/h。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尽快确定渗漏部位,以便灌浆封堵。在接到任务7天内,工程安全监测中心人员和仪器设备均到达现场。6月1~22日,采用瞬变电磁技术(GDP-32拖动式电阻率成像仪)和频率域电磁法(EM34-3大地电导率仪),分别对上、下游围堰进行探测,准确地确定了渗漏部位的深度和桩号。探测结果表明上游围堰的渗漏部位主要在基岩内;下游围堰渗漏集中在防渗墙和与之相连接的基岩破碎带。
围堰探测结果已得到钻孔压水试验的验证。

工程安全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