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2024年水电智能与智慧化关键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东东莞成功举办,来自8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以‘数’增效,以‘智’提质,打造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共同探索电力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路径。
会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毕亚雄,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专职委员蒋琨,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定林等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以视频形式致辞。
中水科技王桂平董事长率队参加学术年会
中水科技董事长王桂平率队参加学术年会,中水科技参展此次年会同期举办的“智能与智慧技术装备展”,展示了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数字孪生、巨型机组、抽水蓄能、新能源应用等前沿产品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与应用成果,受到了学术年会等单位专家与领导的关注与认可。
中水科技相关前沿产品技术应用成果
中水科技副总经理韩长霖受邀做主旨演讲,分享“构建水电智慧运维新质生产力”创新解决方案与应用成果。
近年来,中水科技着力水电工业控制数字化、智能化研究与应用,针对水电工业控制各二次系统碎片化、技术老化、接口类型繁多、信息交互复杂且不可靠等问题,自主设计和开发出第一套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智能对象iP9000一体化平台,从单一计算机监控系统转变为综合管控平台,为行业智能应用提供互联、互通与互动支撑,提供第三方接口,开放无缝多样;数据、画面、报警均面向对象,图模库一体化,支持非结构化数据。该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接口服务和统一的安全防护,松耦合的结构和完善的数据接口实现了一个平台、无限应用。
韩长霖副总经理做“构建水电智慧运维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
iP9000一体化平台,实现水电工业控制系统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全面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构建全面自主可控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全链条安全可信体系,基于国密算法解决系统中身份认证、数据安全、传输安全等多种安全问题,实现点对点身份鉴别、加密通讯和抗抵赖等功能,构建多维度自主可控本质安全系统体系。
以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为支撑,以虚实双向映射、全景高保真建模、动态高可信演化、智能精准决策为途径,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数字孪生技术框架。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多维感知和数据融合、物理-数字域虚实交互与协同,结合无代码机理与数据模型构建技术,实现基于真实场景与数据交互仿真预演,具备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工程风险评估模型等,实现水工程运行维护体系和管控一体化。
构建全景式智能化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凭借多摄像头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接入电站生产、运维检修、巡检等相关业务数据,以标签化方式,集中展示电站设备运行情况。实现水电厂全系统全景影像模型的构建,涵盖入侵报警事件、人员行为等信息,有力辅助管理者进行全局总览和决策分析。
iP9000智能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
引入了大数据分析、设备预警、专家分析和智能预算,以水电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以产业运行大数据为依托,围绕“全局最优、提质增效、项目优选、价值招标、安全生产、交易辅助”六个方向的指导,并根据各个产业特征对分析维度作相应调整,通过扩展数据纳管场站数量、提升数据接入场站质量、制定平台设计与开发规范、优化平台取数用数能力、丰富监视类产业应用、增强分析类产业应用等具体措施高质量开展产业运行态势分析业务,推进企业“运营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的管控优化模式,运用数智化技术,发挥数据融合价值,构建企业产业运行态势分析体系,实现数字赋能、价值输出的业务目标。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立电站基于大语言模型智能专家系统,构建能够理解水电站专业术语的大语言模型,通过训练模型识别和处理水电站运营中的关键信息,开发智能诊断模块,利用大语言模型分析运行数据,诊断潜在问题。构建水电站知识库,实时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显著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和事故,实现知识的传承和共享,避免知识流失,确保电站运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针对大型抽蓄电站自动控制中的多启动方向、多运行模式、多工况转换、多主辅配合等技术难题,探索开发了抽蓄电站全仿真测试平台技术,建立主辅设备运行状态可信判断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发了安全可靠的控制流程;研制了大容量、高水头、高转速、多启动方式安全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秒级”精确诊断,从而突破了国内400MW级抽蓄机组自动控制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最大容量、世界最高发电水头等抽蓄电站,打破了抽蓄机组自动控制技术壁垒,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